当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
每年的 4 月 20 日是「世界痛风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逐年升高,并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痛风的患病率在多个发达国家已超过 1%,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Meta 分析显示,中国痛风的总体患病率也达 1.1%。
现代人越来越熟悉它,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也并不了解痛风的规范治疗,在对痛风的认识上还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
尿酸高不要紧,只要脚不痛就没事
尿酸持续升高,迟早会出现痛风。即便不出现痛风,高尿酸血症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身体。
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久而久之尿酸盐结晶体会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沉积下来,导致肾脏、心血管等病变。
指南指出,即便没有发作过痛风,如果患者同时有心脑血管疾病,尿酸水平超过480umol/L,或者不伴有心脑血管病,尿酸超过540umol/L也应该服药控制血尿酸。
误区二
犯病时赶紧吃尿酸药
降尿酸药并不能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炎症,有时甚至会加重关节的肿痛。
犯病时应服用秋水仙碱或扶他林、布洛芬等消炎止痛药。
降尿酸治疗一般不在痛风发作期开始。如果已经开始降尿酸治疗了,发作痛风时并不需要停降尿酸治疗。
误区三
犯病了就去用激素
激素的确有非常强的抗炎消肿作用,可以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时。
有的患者频繁发作痛风,每年大犯四五次,小犯10来次。一发作就注射激素或口服激素。
这样长期、反复、不规范用激素有非常多的副作用,可以引起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等。
误区四
痛风时用抗生素能消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不是细菌感染。它是尿酸盐结晶导致,抗生素对其无效。
误区五
不犯病就可以不吃降尿酸药
尿酸不达标,随时会发作痛风。
通过饮食控制加药物治疗将血尿酸水平长期稳定在360umol/L以下,才可能不再发作痛风。
如果有了痛风石,血尿酸的水平还要控制得更加严格一些。
误区六
吃了降尿酸药后不久又发作了一次痛风
还不如不吃药
这是由于降尿酸治疗的初期血尿酸水平波动较大,所以容易出现痛风的急性发作。
因此在初始治疗阶段可以配合吃一些预防痛风发作的药物,例如秋水仙碱或者扶他林等消炎止痛的药。
当尿酸稳定下来,并能长期保持在360umol/L以下以后,痛风就不再发作了。
误区七
长了痛风石,切除就好了
痛风石的治疗一般不需要切除,关键是要将尿酸长期控制在300umol/l以下。
痛风石切除以后,局部伤口很难愈合。如果仅进行手术,而尿酸仍旧不达标,即使切了旧的痛风石,还会再长新的痛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