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血糖高,是糖尿病吗?平时要怎么吃?
血糖

糖尿病,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疾病。顾名思义,糖尿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血糖。这种理解很直观,但却慢慢形成了一个观念:高血糖就是糖尿病的代名词。于是我们要问:高血糖就一定等同于糖尿病吗?

要弄明白这个,我们首先要知道,血糖多高才是高血糖?

根据临床标准,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健康人空腹血糖在3.9-6.1 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 毫摩尔/升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则称为高血糖。

那如果血糖升高,那是不是一定与糖尿病有关系?非也。血糖升高虽然是糖尿病的主要判断标准,但除了糖尿病外,引起高血糖的原因有很多!

老人健康.jpg

1、情绪波动

焦躁易怒、高度紧张这类过于激动的情绪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升高。

2、饮食不当

现在一部分年轻人喜欢汉堡一类的西式快餐,不喜欢蔬菜水果,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高血糖。再者,血糖检查前如果食用大量甜食或淀粉类食物,也会导致血糖短时间升高,应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查看血糖值。

3、疾病因素

除了糖尿病外,冠心病、甲亢、高血压、肝病以及肥胖等病理状态下可能引起继发性血糖升高,所以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因尽量查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才能及早预防,对症治疗。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后,血糖可逐渐降至正常。

4、药物因素

肾上腺素可动员肝及肌肉的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甲状腺制剂可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加速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升高血糖;避孕药包括雌激素与黄体酮样衍生物,均具有降低糖耐量和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患有糖尿病的育龄妇女不能服用避孕药;异烟肼、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应用,可使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引起血糖过高引起并发症。

因此,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它与糖尿病没有必然关系。但是,如果血糖含量长期居高不下,也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因为血液中的过高糖分和血管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糖化蛋白,糖化蛋白是有害的,它无法实现蛋白质的功能,不能在体内正常代谢,易使血管受伤引发动脉硬化,长期下去,将会诱发糖尿病。

既然知道了糖尿病发生的原因,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那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

专家提醒,出现这4种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

1、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2、饥饿和多食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3、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

4、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

糖尿病会感到容易疲劳,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常常无原由地感到疲惫不堪,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此时就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了。

6.jpg

糖尿病治疗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逼近1亿人的糖尿病患病群体,已经成为不法分子争抢的赚钱对象,打着“治愈”“无需终生服药”“不吃药就能控制好血糖”旗号的虚假宣传屡见不鲜。一些患者受到这些虚假广告的诱惑,偏离了正常的就医轨道。

就拿宣传甚广的“糖尿病疫苗”来说,广告词宣称“基于胰岛疫苗疗法精华制成的口服液,能够让胰腺产生一种类似疫苗的抗体,长期为胰岛β细胞保驾护航,最终能达到改变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服药的历史”。这是典型的打着高科技旗号,进行移花接木的经典骗术。

作为患者,自身首先需明白一个道理: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应从内心去除一蹴而就的心理,对抗糖尿病要有打持久战的充分心理准备,这样才能不被各种谎言所诱惑。

面对让人“飞花渐欲迷人眼”的新治疗方法和新药物,应积极向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咨询自己信任的医生以获得正确的指导。另外可以通过可靠渠道获取信息,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内分泌学分会是国内糖尿病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社会团体,其官网上对糖尿病领域的热点问题、争议问题都会及时发布学会立场声明,患者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