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医院做检查时都遇到过核磁共振(MRI)与核医学检查分不清楚,导致走错地方,拿着核医学的单子去放射科来问,或者拿着核磁共振的申请单去了核医学科。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两个“核”有什么区别。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里的“核”可不是福岛核电站泄漏出来的那个 “核”,其实是氢核。氢核是人体成像的首选核种,人体各种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和碳氢化合物,所以氢核的核磁共振灵活度高、信号强,这是人们首选氢核作为人体成像元素的原因。
这是一种利用物理学的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图像重建技术发展起来的医学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而MRI就是利用这种物理现象获得人体的电磁信号从而成像。人体中富含氢原子,原子中的原子核本身是在做自旋运动,当通过磁场对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后产生共振效应,使原子核的自旋运动顺一定的方向规律进行,产生MR信号,最终得到图像。
MRI的优势
1、MRI与放射科另外两项检查(X线和CT)比较,没有电离辐射,对机体损害小,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主要用于发现软组织疾病。
2、MRI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病的显示优于CT。
3、它可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它还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敏感地检出组织成份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
4、MRI还能清楚、全面地显示心腔、心肌、心包及心内其它细小结构,是诊断各种心脏病以及心功能检查的可靠方法。
核医学
核医学的“核”是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核医学显像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作为示踪剂,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用设备探测放射性在体内的分布状态来了解脏器或组织的代谢情况。
核医学目前使用的SPECT/CT和PET/CT一次显像同时获得核医学代谢功能影像和CT解剖结构影像,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判断等提供有效依据。通过核医学显像和功能测定,可以推测出心脏、脑、肝、肾、肺等脏器早期功能变化、血液供给和代谢改变,这些改变往往发生在脏器器质性的改变之前,而PET/CT在肿瘤良、恶性鉴别、肿瘤分期及预后、疗效评估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中也都有极大的优越性。
核医学检查安全吗?
安全。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所用的放射性药物中化学成分微量,所用的放射性核素是低能量、短半衰期的,可快速排出体外,所以不会引起任何过敏、毒性反应及放射性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