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更多
云泰案例 | 特殊表现的骨髓瘤PET/CT检查一例
发布时间:2023-12-07 09:0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的恶性疾病。克隆性浆细胞直接浸润组织、器官及其分泌的M蛋白直接导致临床上各种症状,其中以贫血、高钙血症、骨骼疼痛或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肾功能不全为其特征。PET/CT显像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恶性肿瘤的增殖和代谢情况等信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MM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云泰案例

病史:多关节肿痛3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因舌部肿胀进半流质食物,全身关节肿痛,现行动迟缓,无其他特殊病史,为更进一步明确诊断及评估全身情况,行全身PET/CT检查。

PET/CT检查图像

PET/CT图像可见,全身多发肌肉及软组织内片状及结节状代谢增高灶,以双肩关节、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肌肉尤明显,舌肌肿胀,内见多发小片状代谢增高,双肾形态、密度正常,双肾实质弥漫性轻度代谢增高,综上,考虑恶性肿瘤

随后进行病理活检,检查结果符合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原发性骨髓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所引起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血液疾病中居第2位,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临床表现多样

发病高峰60-70岁,男性多于女性。MM常见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害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肾功损害、贫血、骨病等)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相关表现。

PET/CT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优势

多发性骨髓瘤所需的基本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液、尿液和骨髓检查等,除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以对骨骼系统的病变进行评估。目前,在MM的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CT、MRI和PET/CT。其中,PET/CT可先于骨质结构变化,在早期发现骨髓的浸润和骨骼代谢的变化,这对于MM骨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8F-FDG是一种与葡萄糖结构相似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其可进入细胞并滞留在细胞内。当葡萄糖代谢处于平衡状态时,18F-FDG在细胞内的滞留量与细胞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体一致,通过18F示踪可反映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葡萄糖分布和摄取水平。MM的骨骼和髓外浸润病灶具有高代谢的特点,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显示为高摄取。

PET/CT显像不仅能够直观地显示出MM病灶的代谢情况,而且通过一次检查即可评价全身脏器和骨骼有无浸润,从而多方位、全方面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数量。因此,其对于MM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存在髓外器官受累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