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更多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为“心行合一”,旨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
心脏是生命的核心引擎,心脏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我们付诸行动,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让关心心脏健康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心脏作为身体的“劳模”器官,一旦发病,会导致全身受累。大家经常说的心脏病,是一类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如何正确认识心脏健康,哪些不良习惯会“伤心”,如何保护心脏,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问题。
心脏常见疾病
心脏疾病大致分为6类,不同心脏病的症状与起因也各不相同。
01 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及年龄、性别、遗传、肥胖、缺乏运动等多重因素。
02 高血压心脏病
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阻力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最终易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03 心肌病
该病是由不同病因(遗传性病因较多见)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
04 先天性心脏病
该病是染色体异常的疾病,在全国多地均位居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首位。这是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期属正常)的一大类疾病。先心病检出率存在地区差异,多在2.9‰~16‰。
05 风湿性心脏病
该病也称为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指既往患风湿性疾病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各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06 肺源性心脏病
该病是由于各种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以右心室肥大为特点的心脏病。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的。
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有的中青年人认为心脏病是老年疾病,对于自身出现的一些症状不予重视而错过最佳的诊疗时间。研究发现,90%以上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数周就有异常症状,其中40%的人出现气短的表现。气短,特别是在运动、用力或压力大时出现,往往是心脏病、肺病等疾病的早期信号。下面介绍一些心脏病常见的典型症状:
胸疼:胸疼是冠心病最常见和典型的症状,患者常会感觉胸口产生重物压榨感。但是,心绞痛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误诊为消化不良或烧心,有时疼痛还经常发生于肩部、颈部、下巴、臂膀或背部上方,易误诊为肌肉拉伤等。
呼吸困难:患者会感觉呼吸困难,并表现为呼吸次数增多、呼吸动作较快、呼吸幅度增大。
浮肿: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无法及时排出身体组织的废物液体,可导致身体浮肿的发生。一般心脏引起的浮肿是从脚踝、手指等肢体末端开始。
心跳节奏紊乱:心动过速、心悸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症状,甚至诱发脑卒中等不良后果。
嘴唇青紫:出现嘴唇青紫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心脏病问题。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想要心脏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做好预防。
01 保持健康饮食
饮食对心脏的影响很大。尽量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和优质蛋白,少吃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比如炒菜时少放盐,选择低油的烹饪方式,像蒸、煮、烤等,都是对心脏更健康的选择。
02 适量运动
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都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运动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对心脏健康非常有益。
03 控制情绪压力
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学会放松自己,比如做深呼吸、听音乐、跟朋友聊聊天,都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04 定期体检
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应该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这些慢性病对心脏的进一步损害。
心脏筛查是早期发现心脏问题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心脏筛查项目有:
心电图:通过检测心脏的电活动来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问题。
心脏彩超:利用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适用于诊断心脏瓣膜异常等。
冠状动脉CT检查:通过CT成像技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状况,检查心脏的供血血管。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MRI):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图像,适用于诊断心脏瓣膜和主动脉问题。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的情况。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心肌酶、急性冠脉风险评估等,评估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
X线胸片:检查心脏增大或肺部充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