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更多近些年来,肿瘤筛查成为了很多人预防、发现早期癌症和癌症病变的重要方法。肿瘤筛查的影像学方法有很多,对肿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癌细胞转移的判断、术前评估等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利用各种不同的影像设备,显示人体结构与病变。
肿瘤筛查影像检查手段
超声科影像检查
普通黑白超声、彩超多普勒
放射科影像检查
X线、CT、MRI(磁共振)检查
核医学分子影像检查
如PET/CT、PET/MRI等
超声检查与X线摄影作为各类常规疾病的检查手段,想必大家都已不陌生,它们在肿瘤疾病的诊断中也常作为前置的检测手段,但由于其精度和显示能力有限,若需进一步察觉、确诊及定性分期则需要CT乃至PET/CT等更为精密准确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CT和PET/CT的区别是什么?
CT检查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放射科的常规检查;其原理是从机器球管发射X射线穿过人体后,机器另一侧的探测板接收X线,根据透过X线的多少来判断扫描部位的解剖结构。它主要反应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的差异(组织密度越低,对X线的吸收越低,CT图像显示为黑色,反之则显示白色)。CT图像显示的内容,只与器官的密度有关,而与器官的功能无关。也就是说CT能发现解剖结构异常的病变,从形态上进行分析。
简单的说,X光片就是把人压扁了看,而CT是把人像切萝卜片儿一样,把人切成一片一片地看,而且这个切片厚度仅为几毫米。CT成像原理很复杂,简单粗暴来讲就是由CT球管发出X线穿透人体,到达探测器后再经过计算机计算、后处理最终形成显示图像。
CT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能精准深入人体组织分层探查,对癌症诊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合理定期的CT检查,也是人们及早排查或发现癌症先兆的最常见手段。但是如果一个病灶非常微小,且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极为微弱,那么CT扫描就无法准确地检测出来。
CT检查适合以下疾病的诊断:
1.肺部疾病
如早期发现肺癌癌前病变,尤擅长对周围毛玻璃样早期肺癌的诊断,同时也是一般的肺部炎症、或肺组织实变(即所谓的白肺)等的主要检测手段。
2.心脑血管疾病
适合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或脑出血、脑卒中等的筛查。
3.肝脏胰腺疾病
对肝脏和胰腺病变敏感,可诊断肝癌、肝血管瘤、胰腺炎/癌等。
4.肾脏癌变
可精确诊断肾脏癌变,常见如肾癌、肾盂癌等,对其肿瘤大小、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的检查准确率高达90%。
5.骨骼疾病及损伤
因其对骨组织分辨率较高,所以对骨性疾病、骨骼问题、乃至各类骨折外伤等,在X线检查结果不够清晰时,可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
CT的另一种模式,叫做增强CT。
增强CT需要给患者注射“造影剂”,顾名思义,就是给病变的组织显现出影子,这样在扫描的时候就会更容易的发现。
对于心血管方面出现疾病比如脑梗塞、脑肿瘤,又或者是肺部创伤、肺肿瘤等,还有一些器官存在的病变,肝脏、肾脏、胆囊、胰腺等肿瘤都可以很好的分辨出来,以及各种骨骼关键方面的疾病也能被发现。
▲左图是普通CT,右图是增强CT
PET/CT检查
PET/CT其实是PET和CT的高级组合,既保留了经典的解剖学影像,又提高了病灶定位的准确性显像,相比普通CT更精准、更精确、更精进!它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肿瘤筛查最有用手段,是唯一可在活体上显示生物分子代谢的影像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给病人注射标记正电子的放射性制剂,追踪它们所参与的代谢过程,从而来测定身体部位的葡萄糖代谢改变,从而发现代谢异常部位,以锁定确切病灶的可能方位。
由于肿瘤代谢旺盛的特点,而传统 CT 无法直接显示代谢状况,PET自身的检测特点,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两者优势互补,完美融合。一次显像就可获得全身图像,简便快捷,并兼顾了灵敏、全面、特异及定位精确。
PET/CT检查适合以下疾病的诊断:
1.肿瘤早期发现
能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对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
2.神经系统疾病
能用于神经系统诊断中,能对癫痫病灶准确定位,也可用于抑郁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病的检查,同时也能检测卒中、脑血栓、脑溢血等。
3.心血管疾病参考
能鉴别心肌存活情况,检查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因此对医生选择溶栓、支架或搭桥手术等临床治疗手段,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4.感染病灶定位
用于多种感染病灶的研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超过90%,尤其是对于肺炎、结核菌感染。
5.亚健康预防筛查
因其能通过一次显像完成全身检测,因此还是亚健康肿瘤筛查的最佳手段,尽早发现身体病灶、提前半年以上检测出微小的肿瘤病变。
6.疗效检测评估
在手术、放疗、化疗等某种治疗后,能利用其确定肿瘤变化、活跃和扩散状态,进行全面的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