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更多胃癌的年轻化趋势,令人谈「癌」色变。
1、什么是「青年人胃癌」?
一组印证 胃癌发病率趋于年轻化 的数据多少有些触目惊心:
1941 年 Mcneer 报告全球 35 岁以下胃癌人数仅约为 501 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青年人胃癌已由上世纪 70 年代的 1% 攀升至现在的 3%。
其实早在 1941 年,医学界就将「青年人胃癌」划分为有别于一般胃癌的特殊病例,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而单设门类。
那么,到底什么是「青年人胃癌」,它有哪些特征,又如何诊断和治疗呢?
「青年人胃癌」一般指发病年龄小于 35 岁的胃癌。
睡眠不足、饮食无规律、工作或心理压力过大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是青年人罹患胃癌的杀手。
其中,女性朋友更为多见,这还可能与女性月经、妊娠、雌激素受体活性等有关。
「青年人胃癌」容易被忽视,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除了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对胃癌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主观原因外,更是因「青年人胃癌」狡诈诡谲的病理特征所导致。
2、青年人胃癌的特点
青年人胃癌的分型多属弥漫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皮革胃。
青年人胃癌的生长特点:
不向胃腔内突出,而向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浸润,常规内镜不易发现。
通常也无典型症状,很少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即便是一些类似上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也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相似,并且常常在服药后有所改善。
治愈这种隐蔽性强、杀伤力大、恶化度高的病患,一定要早诊早治。
这需要制度建设、医疗团队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共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形成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地将这一健康隐患扼杀于萌芽之中。
从制度层面,在自然人群推行早期筛查和在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精查,是我国改变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主要策略。
尽管目前我们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仍小于 10%,远低于日本的 70% 和韩国的 50%。
但我国已经开始多措并举,付诸行动,《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明确指出,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 50%。
从个人层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更不可讳疾忌医。
3、哪些人需要做胃镜检查?
那些没有出现任何胃部不适,但三代以内直系亲属中有 60 岁以下患胃癌的年轻人,建议尽早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而没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 40 岁以后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做胃镜检查期间,要保持放松状态,在没有恶心、呕吐等剧烈反应的干扰下,医生才能从容专注地对胃部进行地毯式精细检查。
从医者层面,要彰显妙手仁心的大医情怀。
规范的内镜精查是筛查青年人胃癌,特别是弥漫型胃癌立竿见影的医疗手段,它需要精湛丰富的技艺支撑,尤其突出三个细节:
1. 检查前彻底清洗胃黏膜
在普通白光内镜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化学色素内镜、光学色素内镜和放大内镜等,针对可疑局灶病变进行靶向活检;
2. 保证内镜留图数量和质量
日本学者推荐拍摄图片 22 张或 40 张图片,不同视角,不同部位,确保全方位观察整个胃腔,不留死角,不漏盲区。如果有病灶,更需额外留图;
3. 检测方式要区别于其它胃癌
白光高清内镜检查至少持续 30 分钟,仔细观察黏膜并对所有异常区域进行图像采集。
评估充气时胃的扩张性,特别是胃皱襞的走形、粗细、高低以及皱襞间的距离。
如发现胃扩张性差,怀疑存在病变,要进一步完善内镜超声和腹部 CT。
任何内镜下可见的病变均进行活检,可使用标准活检钳,带针活检钳效果更佳。
进行多处随机活检,至少取出 30 份,幽门前区、胃窦、移行带、胃体、胃底和贲门各 5 份活检标本,以便提高检出率。
我们常常说「预防胜于治疗」,这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和家庭的共识。
尤其是年轻一代,正处于立足社会开拓进取的时候,往往会以为自己的身体非常棒,而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掉身体的一些预警信号。
而在胃癌年轻化的事实面前,我们更呼吁青年人专心「埋头赶路」时莫忘健康须相伴,请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健康」,形成新型的健康管理理念,获得持续的健康能力。